颜昌海:蒋介石和毛泽东的福禄寿比较
2011-02-13 23:58:51
http://blog.ifeng.com/article/9968745.html
中国民间的传统比较法是以福禄寿等个人利益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的。现代比较法则把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作为衡量其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先用传统方法比较蒋介石和毛泽东。
寿:毛泽东活83岁,蒋介石活88岁。毛泽东在寿命上输给了蒋介石。
禄: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头号政治人物。但毛泽东只当了26年(1949~1976),而蒋介石当了48年(1927~1975)。有人说,1949年后,蒋介石退守台湾,不算数。但国际社会不接纳毛泽东,直至1971年底大陆才被允许进联合国,而这个允许进入还是在亚非拉大搞金钱外交的结果。而中华民国直至1971年底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国1979年才与大陆建交,之前与中华民国维持外交关系。
福:毛泽东家6名近亲死于非命。毛死后其妻江青、侄子毛远新,近臣皆没有好下场。蒋介石的发妻死于日本人的轰炸。蒋死后儿子蒋经国在台继承权位是众望所归。至今台湾人民仍怀念蒋经国,因为他在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方面对台湾有巨大贡献。
再用现代方法比较蒋介石和毛泽东。
首先毛泽东靠痞子革命取得政权,至少导致1亿中国人民非正常死亡。而蒋介石幷无类似纪录。其次毛泽东气量狭小,将刘少奇等一大批始终追随的忠臣整死;而蒋介石宽宏大量,唯才是举。例如,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曾发动中原大战攻打蒋介石,甚至险些炸死蒋介石,但蒋介石打败他们后,却仍用李宗仁做副总统,用阎锡山当行政院长。第三,毛泽东实行愚民政策,闭关锁国。蒋介石则励精图治,改革开放。第四,毛泽东在中国复辟了帝制,断送了共和。蒋介石则力行宪政和三民主义。第五,蒋介石保护私有财产权,而毛泽东则杀人越货,霸人财产。第六,毛泽东男女关系始终淫乱,而蒋介石比较忠贞(年轻时有过荒唐经历)。第七,毛泽东直至56岁才统一大陆。而蒋介石文武盖世, 41岁就统一了大陆。至于毛泽东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关键原因是苏联直接入侵中国,帮助毛泽东。但毛泽东为此对斯大林称臣做儿皇帝,其中毛泽东的好友郭沫若毫不隐晦地宣称“斯大林是我的父亲”。
这些比较还可继续下去。但一个人的成功,还决定是否拥有美满的家庭。
因为毛泽东自己家庭不幸,也导致毛泽东时代整个中国大陆鲜有幸福家庭,大陆家庭也内斗不断。其时大陆成为等级森严的社会,整个社会分为三大类别,即红五类、黑五类、灰五类。红五类是上等人,包括军人、干部、贫下中农、产业工人;黑五类是下等人,是专政对象,包括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灰五类就是界于统治阶级与专政对象之间的阶层。在那个时代,红五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和基础,招工、招干、入党、升官、升学等好事,都是从红五类子女中选择,那个时候的政府机关、军队、高等学校、国营企业都是红五类子女的天下;黑五类子女读书最多到初中,许多人小学都没资格上,从事的职业无论在农村或城市都是最低贱的、劳动报酬最低的,或者干脆无业;灰五类子女可以进一些无关紧要的机关、学校,但是一定要夹紧尾巴,小心从事,因为一轮又一轮的政治运动,总是在这些人里面制造新的“阶级敌人”的。特别是毛泽东时代,婚姻门当户对,红五类和红五类,黑五类和黑五类,灰五类和灰五类通婚则不会受到刁难,如果越界就会受到组织阻扰。如果坚持自己的追求,高等级的一方就要付出代价,尤其是红五类子女,一般就会丧失入党、提干、升学、升官的机会。
当然,这种等级的划分也经常会有特殊情况发生,比如著名国民教育家宴阳初先生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后来跟随老蒋去了台湾。1949年后他的太太因为留在大陆,而被享用地主分子兼反革命分子老婆双重政治待遇,文革中当然受到批斗;不幸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均在解放初期参加志愿军并牺牲在朝鲜;于是另一派红卫兵又说老太太是“革命烈士家属”,坚决要保,双方打的不可开交,最后武装部出面,老太太才幸免于难。而更荒唐的就是毛泽东一家。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老婆江青则是反革命集团首犯,于是毛泽东本人也有了双重身份,“红五类成员”和“黑五类家属”。江青也在监狱里自杀身亡。对照蒋介石,夫人宋美龄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至今,在美国和台湾,还经常有纪念蒋夫人的追思大会上,一群年逾古稀的中国人会唱着《慈爱的母亲》——“母亲像月亮一样,照耀我家门窗,圣洁多么慈祥,发出爱的光茫……”,双手敬捧着蒋宋美龄生前的遗照,缓缓步入追思大会向第一夫人行最高的致敬。
这些人来自各地的当年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的学生。该学校是蒋介石与夫人结婚后,第一件速办的事情,亲自抚育教养为国壮烈牺牲阵亡将士的遗属子弟,使他们能好好成长成为国家民族有用之才以慰先烈在天之灵。这些遗孤子弟在父亲为国家牺牲在战场上时都只是三、四岁的婴孩,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在极度坚苦的环境中搏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辈子没叫过几声爸爸,有的连父亲都没有见过一面,更不知什么是家庭温暖,直到进了遗族学校。这群遗孤在蒋夫人的照顾下,长大成人,接受各阶段教育,建立了一生事业和生活的基础,心中充满孺慕感激之情,都称蒋宋美龄女士为“蒋妈妈”。每年逢蒋夫人华诞,当时遗族学校的孩子们——虽然今天已是祖父祖母辈的老年人,仍忘不了 “蒋妈妈”的养育之恩,仍要到她住处为之祝寿,齐声唱一曲“生日快乐”歌。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北美分会会长向厚禄回忆说:“蒋公和夫人在百忙中,经常到学校来巡视与学生共餐,并随时训勉、启发同学们待人接物、修心养性的要旨。做人要坚忍不拔、力求上进;做事要实事求是、不尚虚名,才能培养出刚毅威武的气度和浩然不屈的气节,以求进一步继承先人遗志,为国为民服务。并经常提醒老师要视学生如己出。”
至今向厚禄还珍藏着蒋介石和夫人与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师生30周年合影的巨幅大照片。向厚禄回忆说,蒋夫人富学养、有智慧,抗日战争期间,为苦难的中国做了许多贡献。她与邱吉尔、罗斯福等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领袖平起平坐、侃侃而谈,为其丈夫蒋介石不可或缺的助力,在国内,她关切妇女和儿童的福利。单说对遗族的照顾,把失去父母的孤儿教育成为学者、教授、名医,帮助他们建立圆满的人生,做社会的栋梁之才,这种慈心和功绩已经载入史册。抗战期间,蒋夫人为国家民族的兴亡荣辱疲于奔命,5次在战场上险些牺牲丧命;1943年蒋夫人应美国罗斯福总统之邀在国会演讲感动了美国人,使得美国对中华民国的抗日战争有了了解和支持;亲自组训青年妇女参加战地工作;为遗孤建立家园创办华兴育幼院;协助中华民国空军发展等。
毛泽东,一生中或许最大的“功劳”,就是对中华传统前无古人的大破坏。而蒋介石自始至终都是一位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捍卫者。台北北面有座阳明山,蒋介石退守台湾后选择这里做官邸,以其偶像之名改称“阳明山”,这里的公园也改称“阳明山公园”。蒋介石对王阳明一直是十分推崇的,他常自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我是自18岁,从读顾葆性先生时候起就开始研究的;以后50年来,更曾经读了再读,研究了再研究,他的《传习录》与《大学问》这两个小册子,真是使得我百读不倦,心向神驰,不知其乐之所止。”
蒋介石在台湾,将传统文化平铺在了城市的路面上,台北市区几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被他重新命名,从北往南依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典自四书五经的路名。由此可知,蒋介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捍卫。虽然蒋中年后皈依基督教,但其思想主要以中国道统为根源。终其一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甚力,自诩以服膺和承继儒家道统为己任。他时常以儒家道统的卫道者自居,为此不惜殚精思虑。
1966年,毛择东在中国大陆发起“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运动” ,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几乎毁灭性摧毁。而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台湾发起复兴中华文化运动。
为了保护中华文化,并与毛泽东的文革运动分庭抗礼,1966年11月由孙科、王云五、陈立夫、陈启天、孔德成等1千5百人联名发起,要求以每年11月12日(即国父孙中山诞辰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1967年7月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发起大会,蒋介石亲自任会长,运动即在台湾和海外推行。
1966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55周年国庆暨辛亥革命纪念日,蒋介石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他说:“今年元旦中正曾经郑重警告,奸匪正以其'毛择东思想'的突出政治,及其义和团拳匪式的人民战争,横暴恣睢,以造成恐怖之时代!大家都知道,凡是一个民族之存亡消长,全视其传统文化之优劣文野而定。如其优秀文化,一旦毁灭,则民族精神,随之丧失,而整个民族,亦等于名存实亡!我中华民族之所以可大可久,历五千年而不坠者,就是其文化能绵延不绝,永恒保持,并随其时代而进步,所以他能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如今日毛贼之红卫兵,必欲毁灭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为其目标的思想行动。”蒋介石在文告的最后强调:“只有我们实现三民主义,维护历史文化、保卫人权自由、反拱复国的战争,获得全面胜利,而后方得相与世界各国、共同卫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这就是我们军民一体不可摇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继承辛亥革命、保卫民族文化正史于不坠的责任!”
文复会草创之初,蒋介石事必躬亲,在他的督导下文复会,创建了众多专门机构和委员会,比如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文艺研究促进委员会、中国科学与文明编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与发明奖助委员会、国剧推行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各司其职,执行文化复兴的具体工作。如学术出版促进委员会负责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轻一代普及学术精华,前后出版了大量中国古籍书目,像《周易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孟子今注今译》等,还有《白话史记》、《白话资治通鉴》等。负责伦理道德发扬工作的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则发起了“复兴中华文化青年实践运动”,制定出“国民生活须知”,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诸多生活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以期弘扬礼仪之邦的文明。经过修订的“国民礼仪范例”1970年正式颁行,把对青年的培养目标扩展为全社会的生活理想。……
蒋介石非常重视国文和历史教育。日据时期台湾的学校禁读中国史,光复以后为了增强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学校坚持以“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并重政策。蒋介石指示:“国文是一国文化的根基,无论学习文科和理科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中小学校国文、历史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各级学校都必须开设《生活与伦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等,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蒋介石给各个学校共同校训几乎都是“礼义廉耻”,冀使传统文化生根发芽。蒋介石还督使教育实行经费保证和法律保证。自1969年始,台湾义务教育从6年延长至9年,这不仅提高了全民素质,有助于经济腾飞,也为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根埋下种子。而与此同时,蒋介石还通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在1960年代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政策下,台湾在当时从小学教育到大学的入学考试,以及政府的公务人员的考试,都大量强化了学习古典中华文化的相关科目。尤其是以孔子为主的儒家学说,受到特别的推崇。原因也是因为毛泽东当时为了政治上的斗争,进行所谓“批林批孔”的运动,把孔子的儒家学说,打成“反动派的文化”。蒋介石为了反抗毛泽东对孔子学说的打压,在台湾成立了以维护孔子学说为使命的“孔孟学会”,也以复兴中华文化为教育的目的,成立了“中国文化大学”,以进行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之任务。
就政治层面而言,国民党制造了一套中华道统的传承论述,中国人的正统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脉相承,蒋介石即是这个道统的当代继承人,这也是他向海内外中国人进行政治号召的合法来源;就文化层面而言,国民党也召集一批党官学者发表一系列有关中华文化的学术著作,并在学校里进行忠孝教育,编印《文化基本教材》,让学者推行孔孟学说,并在中小学实施公民伦理课程。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对一整代的台湾学者与青年也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由于政治上鼓励文化寻根精神,台湾的学术、文学与艺术等领域中出现了不少洋溢着民族热情的佳作。学者徐复观、牟宗三等人鼓吹新儒学,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逐渐式微,应灵根再植,他们发表了《中华文化宣言》,强调中华文化不但不应放弃,而是应该再造,以提供全人类新的精神指引;颜元叔教授出版了《民族主义文学》,林怀民创立"云门舞集",直言要跳出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现代舞蹈;来台留学的马来西亚华侨温瑞安创办《神州诗社》,充满活力的文化人高信疆推动《龙族诗刊》等等;可以说,在大陆"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台湾出现了一个复兴中华文化的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国民政府退守台湾时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文物,都搬运到台湾来。(也许是蒋介石有先见之明,如果当初没有带走这批文物,它们就极有可能要在文革中被毁掉了)。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大迁移中,可算是一件不可轻忽之事!因为这批搬运来台湾的故宫文物,可以算是中华文明的的一种精神象征,这也使得后来随同国民政府迁移台湾的这批知识分子,能够依此护卫中华文明的精神。1975年4月5日蒋介石逝世,其遗嘱写道:“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为余毕生之志事。”蒋介石逝世后,复兴中华文化的使命由其子蒋经国继承。而毛泽东临死,却什么遗嘱都没有,只是在和华国锋交谈的时候,写过“你办事,我放心”之类。
而蒋介石以推行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清除了日本殖民文化的影响,全面恢复了中华传统文化,使得台湾成为今日全球华人居住地区,最能承继中华传统文化的地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