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照抄苏联,当今抄袭何时休?
[原创]以往照抄苏联,当今抄袭何时休?
文章提交者:烟台山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中国的发展履历与苏联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乃至留学乃至被扣押留居苏联多年的蒋经国先生曾经说过,将来害中华最大的肯定是苏联。现在从历时态观察,不由得佩服蒋经国先生的超凡眼光与人格魅力。
细想起来,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不过三十年时间。而这期间,其实我D建立初期的经费全都是苏联提供的,就算遵义会议也是在跟苏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之前某些人选似乎要经过老大哥的同意。可以说苏联对中国的进程影响之深,甚至有传闻说当初苏联打算培植孙中山的,而后才有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可惜孙中山逝世了,苏联才转移目标。这些都是传闻,不一定可信。
而事实上我知道的影响,从反围剿就可以看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都被清·洗了,是受到当时苏联的影响,包括苏联自己都因此而栽了大跟头;苏联确立了斯大林的统治地位并实行个人崇·拜,中国的英明神武的毛爷爷也是如此;至于后来的排除异己而确立权·威的整·风,三·反·五·反运动及打成黑·五类运动,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保障某人神灵的地位;至于文·革也没有那么伟大,其实不过 也是一次毛捍卫自身权·柄而已。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一次引蛇出洞,无非是因为看到斯大林死后的遭遇,某人也害怕死后如此,故而提前来个斩草除根而已。可惜某人毕竟是人而不是神,历史的车轮照样会转,但他或许阻碍了中国的前进进程,与此同时,台湾、新加坡和香港发展起来了,一个人或许真能够阻碍民族发展进程,可悲可叹。
赫鲁晓夫不啻于放了一颗原子弹,可也在一潭死水中激起了涟漪,从此奠定了思维自主灵活的根基。虽然赫鲁晓夫作了一些傻事,但不可否认 他思维灵活,敢做敢为,谁都知道安安稳稳做官好,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或许在于解放人们的心灵。可惜赫鲁晓夫毕竟被某些阴谋人士逼迫退休了,勃列日涅夫粉墨登场。勃列日涅夫相对保守,提出了“和·谐发展”而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不知各位是否对“和·谐发展”感到眼熟呢?我就不多说了,以后举例。
无论以后苏联的意识形态多重,但都奠定了一定的民主根基,或者或苏联人民开化的相对早一些。据说苏联有“党·老五”的说法,就是在工厂里厂长第一;总工程师第二;总经济师第三;总会计师第四;第五才是党·委书·记。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人们就感受到了尊重,于是乎,在苏·东剧·变的时候,国家化的军队也就实在无法对着自己的民众开·枪,因为下不了手。而当没有得到尊重的国家的人们呢?是不是也就如同没有得到尊重的野兽,从而泯灭人性的把仇恨的怒火撒向无辜的人们呢?我不知道。
有人说当时叶利钦勇敢,敢于站到坦克上来;而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懦弱,不敢命令军队行动。但恐怕这只是领导人的个人决策行为,现实情况是恐怕戈尔巴乔夫即便下命令了军队恐怕也不会执行。与其做千古罪人,不如干脆干等着观察形势。或许可以借鉴一下,发生天鹅绒革命和颜色革命的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家,领导人都命令军队不得随便开枪,而宁愿自己下台。只有血腥的没有自己头脑的军队才会野蛮的执行某些命令,对此我不再多言。
抄袭啊抄袭,政治理念抄袭,文献抄袭。生吞白居易,活剥王昌龄。不抄袭现今的共同治理思想,不抄袭新公共管理思想,不抄袭监督制衡思想,而去抄袭已经就木的苏联几十年前的东西,非常有意思。而现在竟然四大报纸头版也几乎一模一样,简直是天下之奇闻,莫非是不谋而合的想到一起去了?还是管辖都到这份儿上了,精神层次如何保障不受侵染?我不知道。当权威报纸都被整得服服贴贴,而不能报道丝毫违反所谓本质的东西的时候,恐怕也只能沦落为无聊小报,而去拾人牙慧抑或寻找花边新闻了。而在如此情况下,这跟废纸有什么区别呢?
对中国的未来真的是忧心忡忡,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走自己的路呢?制@度模仿而非制·度创新有意思吗?难道后·发优势就是这么容易就得来的吗?我们原本并不笨的脑袋,为何一次次的都陷入多数暴··政的怪圈呢?好像现在的经济改革已经陷入困境,公平难以保障,一次次的陷入公平与效率的悖论之中。当前都知道特··权阶·层腐败,可是,每一个公务员其实都不需要对此负责,可这是否公务员阶·层集体的多数暴··政呢?到底谁该负责任?
或许公正才是弥合争端的有效武器,而法·治·宪·政才会最终带给人民幸福。可在无法达到“言者无罪”的现在,这一切怎么可行? 一切的一切,但愿都会走向公义,而这也正是当前所追求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曙光终究会在前面。
附: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辞职,保守的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接任党·书·记·。在其“和·谐·发·展”(harmonious development)的法令之下,勃列日涅夫停止一切改革,加强对文化的控制。任何不遵从准则的电影都重排或禁演。
克里斯汀·汤姆森、大卫·波德维尔 《世界电影史》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2006年8月第3次印刷。P453页
文章提交者:烟台山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中国的发展履历与苏联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乃至留学乃至被扣押留居苏联多年的蒋经国先生曾经说过,将来害中华最大的肯定是苏联。现在从历时态观察,不由得佩服蒋经国先生的超凡眼光与人格魅力。
细想起来,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不过三十年时间。而这期间,其实我D建立初期的经费全都是苏联提供的,就算遵义会议也是在跟苏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之前某些人选似乎要经过老大哥的同意。可以说苏联对中国的进程影响之深,甚至有传闻说当初苏联打算培植孙中山的,而后才有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可惜孙中山逝世了,苏联才转移目标。这些都是传闻,不一定可信。
而事实上我知道的影响,从反围剿就可以看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都被清·洗了,是受到当时苏联的影响,包括苏联自己都因此而栽了大跟头;苏联确立了斯大林的统治地位并实行个人崇·拜,中国的英明神武的毛爷爷也是如此;至于后来的排除异己而确立权·威的整·风,三·反·五·反运动及打成黑·五类运动,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保障某人神灵的地位;至于文·革也没有那么伟大,其实不过 也是一次毛捍卫自身权·柄而已。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一次引蛇出洞,无非是因为看到斯大林死后的遭遇,某人也害怕死后如此,故而提前来个斩草除根而已。可惜某人毕竟是人而不是神,历史的车轮照样会转,但他或许阻碍了中国的前进进程,与此同时,台湾、新加坡和香港发展起来了,一个人或许真能够阻碍民族发展进程,可悲可叹。
赫鲁晓夫不啻于放了一颗原子弹,可也在一潭死水中激起了涟漪,从此奠定了思维自主灵活的根基。虽然赫鲁晓夫作了一些傻事,但不可否认 他思维灵活,敢做敢为,谁都知道安安稳稳做官好,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或许在于解放人们的心灵。可惜赫鲁晓夫毕竟被某些阴谋人士逼迫退休了,勃列日涅夫粉墨登场。勃列日涅夫相对保守,提出了“和·谐发展”而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不知各位是否对“和·谐发展”感到眼熟呢?我就不多说了,以后举例。
无论以后苏联的意识形态多重,但都奠定了一定的民主根基,或者或苏联人民开化的相对早一些。据说苏联有“党·老五”的说法,就是在工厂里厂长第一;总工程师第二;总经济师第三;总会计师第四;第五才是党·委书·记。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人们就感受到了尊重,于是乎,在苏·东剧·变的时候,国家化的军队也就实在无法对着自己的民众开·枪,因为下不了手。而当没有得到尊重的国家的人们呢?是不是也就如同没有得到尊重的野兽,从而泯灭人性的把仇恨的怒火撒向无辜的人们呢?我不知道。
有人说当时叶利钦勇敢,敢于站到坦克上来;而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懦弱,不敢命令军队行动。但恐怕这只是领导人的个人决策行为,现实情况是恐怕戈尔巴乔夫即便下命令了军队恐怕也不会执行。与其做千古罪人,不如干脆干等着观察形势。或许可以借鉴一下,发生天鹅绒革命和颜色革命的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家,领导人都命令军队不得随便开枪,而宁愿自己下台。只有血腥的没有自己头脑的军队才会野蛮的执行某些命令,对此我不再多言。
抄袭啊抄袭,政治理念抄袭,文献抄袭。生吞白居易,活剥王昌龄。不抄袭现今的共同治理思想,不抄袭新公共管理思想,不抄袭监督制衡思想,而去抄袭已经就木的苏联几十年前的东西,非常有意思。而现在竟然四大报纸头版也几乎一模一样,简直是天下之奇闻,莫非是不谋而合的想到一起去了?还是管辖都到这份儿上了,精神层次如何保障不受侵染?我不知道。当权威报纸都被整得服服贴贴,而不能报道丝毫违反所谓本质的东西的时候,恐怕也只能沦落为无聊小报,而去拾人牙慧抑或寻找花边新闻了。而在如此情况下,这跟废纸有什么区别呢?
对中国的未来真的是忧心忡忡,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走自己的路呢?制@度模仿而非制·度创新有意思吗?难道后·发优势就是这么容易就得来的吗?我们原本并不笨的脑袋,为何一次次的都陷入多数暴··政的怪圈呢?好像现在的经济改革已经陷入困境,公平难以保障,一次次的陷入公平与效率的悖论之中。当前都知道特··权阶·层腐败,可是,每一个公务员其实都不需要对此负责,可这是否公务员阶·层集体的多数暴··政呢?到底谁该负责任?
或许公正才是弥合争端的有效武器,而法·治·宪·政才会最终带给人民幸福。可在无法达到“言者无罪”的现在,这一切怎么可行? 一切的一切,但愿都会走向公义,而这也正是当前所追求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曙光终究会在前面。
附: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辞职,保守的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接任党·书·记·。在其“和·谐·发·展”(harmonious development)的法令之下,勃列日涅夫停止一切改革,加强对文化的控制。任何不遵从准则的电影都重排或禁演。
克里斯汀·汤姆森、大卫·波德维尔 《世界电影史》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2006年8月第3次印刷。P453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