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的技術內幕

戶籍制度的技術內幕
文章提交者:桀染。零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戶籍制度的技術內幕

也許你是個中國人,或者是個對中國感性趣的國際友人,也許你還會對中國現在殘存的戶籍制度有那麼一點神秘的感覺,此文將除去你的疑惑,分析闡釋戶籍制度的本質。

戶籍制度產生于中國農耕經濟的興起時代,在西周時期,只存在登記人口生卒的制度,這有統計學的意義,有利于君主對當時國家的情況作出清醒的判斷。但隨著農業經濟逐漸發展,到了秦末出現了與現今極為類似的戶籍制度。戶籍與農業經濟有著緊密的聯系,沒有農業或者更準確地說,沒有農民就沒有戶籍制度。戶籍制與農民的關系是甚麼呢?

中國的歷史書上“規定”:夏商周屬于奴隸制,從秦至清是封建制。其實,這是馬克思歷史二元論的產物,在實際的歷史上,奴隸(以制度形式)一直存在,直到滿清殖民者雍正改革“賤民制度”,才將所謂樂民、賤民、丐民、疍民、仆民等“奴隸種姓”歸于“戶”。也就是說,奴隸是戶籍制度之外的,而戶籍主要針對農民。

鄰邦羅剎國,由于農耕經濟一貫的落后,導致沒有發展出戶籍制度,而一直延續奴隸制。到了淫后葉卡捷琳娜的時代,出現了農奴大量出逃的現象(自古有之,此時最甚),奴隸情愿逃到西伯利亞當野人與老虎為伍,也不愿再作奴隸。這體現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對奴隸制度的沖擊,中國戶籍制度正是殖民者統治農民的法門。

我們要知道:戶籍制度不過是奴隸制度的替代品,其目的就是要統御農民,搶奪農民的勞動成果,這就像勤勞的蜜蜂被養蜂人竊奪蜂蜜一樣。

戶籍制度標定農民的身份,將民眾至少分為兩個等級:農業、非農業。

這樣做的動機是:讓農民世代都是農民。

這與奴隸的后代是奴隸身份一樣毫無分別,可以說,這個屬性繼承自奴隸制。中國歷史上龐大的殖民官僚貴族們需要更龐大的農民群體為其無償服務,更奢侈更淫蕩的生活需要更加勤勞更加無私的農民來供給,所以,維持一定數量的農民是殖民者的必然需要。標定農民的身份,將農民牢牢地限制在土地上,迫使他耕作,否則就得餓死。而耕作的成果只有一小部分能歸其所有。索要勞動成果的人總有說詞:這地是我的,或者,這地是公家的。

無論是通過地主層級盤剝或是交公糧的方式,農民的生產成果被匯集到了殖民者手中,然后殖民者通過層層分贓制度將“蜂蜜”瓜分殆盡。第二年,這無恥的一幕會再次上演,幾千年的往復,從沒有中斷過。

殖民者還通過限定土地用途的方式,防止自由農民的出現。

自由農民會破壞戶籍制度,而戶籍制度是殖民者恣意淫樂的保障,所以,殖民者一定要防備自由農民階層的出現。自由農民是些甚麼樣的人呢?自由農民擁有對土地的自主開發權,可以選擇種植任何作物,或者將土地出售,也可以將土地另作他圖以收益。在自由經濟為主導的國家,政府鼓勵自由農民積極地使用和出售其土地,自由農民可自由處置其土地,政府無權過問。

殖民者限定了土地用途,讓農民只能在其上耕種作物,甚至是指定的作物,農民對土地使用喪失自主權,其本質與奴隸毫無二致。

說道這里,我想問看官一個問題:為甚麼會出現耕地流失現象,耕地流失的驅動力是甚麼,應該如何評價耕地流失。

耕地流失,意味著殖民統治出現了松動,地方官員自發或者默許了將耕地另作他用,這種做法從根本上動搖了殖民者的統治根基,動搖了他們恣意淫樂的基礎,所以他們還要嘗試著復耕土地。

有人以為:如果不限定土地用途,允許農民自由處置土地,將導致中國糧食產量的急劇下降,最后我們將會餓死。

這種說法忽視了自由市場的調節作用,土地被自由農民另作他圖,那是因為自由農民認為這樣做可以付出比種植作物更少的機會成本(或者說,更多的收益),當糧食總產量下降,糧食的價格就會線性上升,那麼將土地用作種植糧食的機會成本就會下降,直到其下降到低于“另作他圖”的機會成本時,追求最大利益的人會自然地將土地復耕。這將使市場達到公平的狀態,不能因為農民的辛勤勞作而貧困,同樣也不能因為殖民者的貪婪無恥而可以恣意淫樂。這樣一來糧食可能會漲價,但這會加重非農業人口的負擔麼?不會,因為農民可以從農作物中獲得更大的收益而使購買力上升,之后將帶動城市工業品的銷售,等待非農業勞動者的將是漲薪。

(有人可能不理解我上面所說的,以為這不就是通貨膨脹了麼?其實不然,通漲是大量貨幣追逐少量產品,而我上一段所說的是:社會總產量的增加,這將導致全民福利的增加。)

所以,標定農民身份、限定土地用途等措施,不僅奴役著廣大的農民,也牽累著整個國民經濟,令自由經濟發展緩慢。但是,我們應該明白:殖民者的動機不是發展經濟,而是要恣意淫樂。動機不同,導致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必然的不同。

以上,就是戶籍制度的技術內幕。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